印刷智能傳感標簽是一種將標簽印刷技術與先進傳感材料相結合進行非觸摸式自動識別傳感器件的先進制造方式,可以滿足各種環境中的應用。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印刷智能傳感標簽技術逐步被人們重視并發展起來后,在物流運輸、質量監測及生產管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全球每天印刷大約400億個條碼,其中1%是進行智能傳感標簽的印刷加工,這展現了智能傳感標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近幾年全球智能標簽總出貨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20%左右,2017年總出貨量達到130億個,同比增長16.85%。其中,超高頻智能傳感標簽市場表現亮眼。預測2019年全球智能傳感標簽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美元,在2024年上升到296億美元左右。
印刷智能標簽市場份額的逐年增大,利用印刷技術制備智能傳感標簽,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伴隨著先進傳感材料的不斷出現,印刷智能傳感標簽不僅大大降低了智能標簽的成本,而且能夠多方位滿足未來物流、智能家居以及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巨大需求。
印刷智能傳感標簽
印刷智能標簽是一種通過無線信號來達到非接觸的資料存取和識別技術功能的新型信息器件。它通過連結背后的數據庫,構成了一個龐大且串連在一起的系統。當前,智能標簽廣泛應用于各種濕度信息、溫度信息、光強度及電磁波信號的感應感知行為,在國民生活及國防科技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中,比較常見的印刷智能傳感標簽為RFID、NFC電子標簽。RFID標簽主要包含閱讀器、感應器、芯片、天線、應用系統等。閱讀器是根據相應的協議讀取并寫入智能傳感標簽的設備,感應器主要用來感應特定外界環境的變化,芯片一般保存有一定的電子數據,天線起接受和發射信號的作用,應用系統主要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存儲。
RFID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當帶有標簽的附體進入磁場后,接受閱讀器發射的信號,憑借感應電流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信息,由閱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再通過及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RFID具有可攜帶大量信息、應用范圍廣、可遠距離識別等特點,在物流產品分揀和智能交通領域已經開始逐步推廣應用。
由于RFID的這些特點,RFID標簽比傳統的二維碼和條形碼應用范圍更廣,應用更加便捷。此外,RFID技術還被用于智能出行、電子注冊、停車收費管理、貴重物品防偽等多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被業內外人士一致看好。NFC標簽技術是由RFID及互聯互通技術整合并發展而來,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它在單一芯片上結合讀卡器、便攜式感應卡片和點對點的功能,可以方便地進行數字交換,同時可以連接電子設備,能在短距離內與可兼容的電子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于門禁鑰匙、學校一卡通、商場支付卡等。
與RFID一樣,NFC信息也是通過頻譜中無線頻率部分的電磁感應耦合方式傳遞,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首先,NFC是一種安全、可靠、迅速的無線連接技術,其可傳輸的范圍比RFID小,而且NFC是將非接觸讀卡器、非接觸卡和點對點功能整合到一塊單芯片,RFID則必須有閱讀器和標簽組成。其次,NFC技術強調的是信息的互換交流,RFID現在只能實現信息的接受、解碼判定。